机械阀门资讯
机械市场|节能减排指标明确 内燃机技术升级刻不容缓
2015-01-14  浏览:82
机械之家讯:被誉为内燃机行业的“奥林匹克盛会”第27届国际内燃机大会(CIMAC)暨展览会在上海举办。据悉这也是在时隔24年后,该会议第二次在中国举办。

大会主办方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伊藤康弘介绍说,国际内燃机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主要就世界内燃机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组织工作组进行专题研究,并为制定国际法规提供技术支持。本届会议选择在中国召开,一方面是因为业界对中国内燃机工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其对中国内燃机工业今后发展的信心。

明确节能减排目标

2011年,我国内燃机产量超过7700万台,总功率突破1.4亿千瓦大关,成为名符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

或许是其世界第一的内燃机制造规模,为内燃机重回中国举办增加了砝码。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711研究所所长金东寒说,CIMAC国际内燃机大会在亚洲国家举行次数屈指可数,其余都是在欧洲国家举办。这足以说明亚洲内燃机与欧洲内燃机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

据了解,该国际组织每3年在不同的会员国举办一次CIMAC国际内燃机大会。据悉,下一届CIMAC国际内燃机大会将在芬兰举办。

在展会期间国际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业界人士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内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致认为提升内燃机节能技术和研发水平迫在眉睫。

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简称《意见》)的出台,更是对整个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开始了倒计时。

根据《意见》要求,到2015年,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全社会内燃机产品保有量的60%,与2010年相比,内燃机燃油消耗率降低6%~10%,实现节约商品燃油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

在外行人的眼里,它也许就是一堆数据,但对内燃机行业内涉及的各个企业来说,它意味着艰难的挑战,甚至是不可能。

那么,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呢?

对此,金东寒在大会上做了解答。他说,在制定目标之初就会权衡可行性,“现在有了硬性指标,还有时间表,加上全体同行的努力,希望当然存在。”

他认为,以前中国就是没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去逼迫自己进步。而欧洲国家都是提出标准,然后去想尽办法地实现。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是同样的情况,国内企业对研发的重视不够,投入也不够,企业应该要在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多下点功夫。

技术革命是否到来

《意见》从出台至今仍是议论纷纷,无疑作为首次以国务院名义颁发,推进传统内燃机技术产业升级的完整的指导意见,其风向标意义非常明确。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近期从油品、发动机、油耗等多个层面出台相关措施治理环境,说明机动车提升环保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特别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化推广,寄望其改善环保问题更是遥不可及,相比之下传统动力的整体升级无疑是更为务实的选择。

因此,此次针对内燃机的意见,只是对传统动力升级的力挺,能否达到实施效果还要看接下来的具体措施和细化标准。

但也有专家担忧,细化到各类车型上,是否能真正达到目标要求。比如在商用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曾表露,节能型内燃机在2015年达到60%的概率不大可能。

也有人士表示,目前很多商用车生产的小企业都是将合适的车型送去检测,以达到上市标准,但正式进入市场的产品却远达不到合格标准。这也是未来政策执行中应该严格控制的漏洞之一。

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机动车仍采用的是常规的内燃机动力,因此《意见》出台,无疑会加速国内传统内燃机技术优化及提升。比如,增压直喷技术、轻量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直喷燃油系统、增压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都因《意见》而加速发展,此外还有燃烧和电子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开发也会受益。

中船重工711所研究员庄保怡指出,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保障产品性能优化,而这些可以通过优化增压系统、优化燃油系统、推行智能化电控技术、改善低工况性能来实现。

庄保怡表示,在高压燃油泵的喷射压力方面,国产柴油机仍然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在确保柴油机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增压压力来提升最高爆发压力和燃油喷射压力,以改善柴油机的性能。

当然在提高燃油喷射压力的同时,必须优化喷油正时,优化燃油系统中相关部件,入对喷嘴孔的数量、直径、喷射角等进行调整,并兼以改进燃烧室的形状,使喷雾与燃烧室形状匹配,已达到最佳的燃烧状态。

市场抉择

但也有人士担忧,由于排放跟技术能级相关,涉及到整个动力系统的升级,在这些方面外资企业更有优势。而《意见》并不具有强制性,如果出台强制措施,那无疑就会被外资赢得市场先机。

但没人知道这个悬着的靴子何时会落地,因此这也是汽车企业的一个时间期。一国内汽车企业代表表示,国内的主流自主品牌企业,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主流自主品牌也基本都具备了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产品,只不过在排放上仍有难度。

“涡轮增压装置其实就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业内人士表示,自主品牌的涡轮增压全面发展,不但是一个新亮点,也是新的竞争机会。

这是因为当前涡轮增压并不是什么高新技术,掌握的难度也不是特别高,但能否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才是最主要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自主品牌涡轮增压车型与合资品牌相比,仍有高达数万元的价格优势。

至于在排放方面,引进技术当然也是一种选择。某自主品牌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如果企业愿意在此方面进行投入,两三年时间之内,即可达到《意见》提出的排放标准。

实际上,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一直以来最大的难题就是排放和安全。欧盟不断提高排放要求,将自主品牌企业拦在了门外。

因此,在记者看来,《意见》无疑只是行业企业整合的加速器,有技术储备的企业会受益,而跟不上技术升级的企业,则会快速被淹没。

机械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钢管,板材,铝管,铝材,板材钢管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板材钢管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板材钢管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机械之家:http://jixie.jc68.com/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机械 的产品:
  • 机械阀门资讯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移动社区 陶瓷头条 空调头条 卫浴头条 洁具头条 油漆头条 涂料头条 地板头条 吊顶头条 衣柜头条 家居头条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建材 深圳建材 香港建材 佛山建材 广州建材 东莞建材 惠州建材 南宁建材 崇左建材 来宾建材 河池建材 贺州建材 百色建材 玉林建材 贵港建材 钦州建材 防城港建材 北海建材 梧州建材 桂林建材 柳州建材
    (c)2015-2017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