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阀门资讯
机械市场|坚持创新驱动 推进耕整地机械产业转型发展
2017-05-26  浏览:47
机械之家讯:农机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大中型耕整地机械作为农机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抓住当前的惠农机遇,围绕我国农业种植模式、农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品升级步伐,为用户提供耕整地最佳价值解决方案,促进我国农业机械产业加快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耕整地机械产业创新步伐加快,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可靠性、适应性显著提高,努力实现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转型。

一是惠农政策推动产品不断升级。惠农政策为耕整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支撑,中央财政“三农”资金的投入,从2004年的262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6000亿元,促进了“三农”的健康发展。

购机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237.5亿元,11年翻了338倍多,能够覆盖所有农牧渔业生产急需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为农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的中小型、中低端耕整地机械不断升级,逐步形成大中型、中高端液压翻转犁、圆盘耙、深松机、旋耕机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基本覆盖了我国耕整地作业范围,能够满足国内不同区域的差异化需求。

二是市场驱动优化产业发展格局。经过多年发展,在市场机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我国耕整地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涌现出河南豪丰、西安亚奥、中国一拖、辽宁现代等国内知名的农机具生产企业,带动了周边耕整地整机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我国大中拖产品取得阶段性品质突破的形势下,大中型耕整地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基本保持与主机的同步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中小型、中低端产品大幅萎缩。2011年我国耕整地机械实现销量近143万台,2013年实现销量近180万台,2015年实现销量近130万台,呈现高位盘整、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是农机农艺得到同步发展。从耕整地机械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耕整地机械制造水平和工艺稳步提升,产品品质和可靠性逐步提高。

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以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农机企业逐步应用,达到了系统集成性和开放性要求。

耕整地机具制造企业围绕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农业作物全程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区域种植农艺等需求,把握惠农机遇,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拓展产品系列。

尚存制约发展因素

从我国耕整地产业发展路线图可以看出,自我对标产业平台、产品品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整体技术品质、可靠性方面与跨国公司产品仍有差距。因此,在创新能力、技术突破、机组协同等方面需要协同推进、整体提升。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农机具企业习惯于引进、消化和吸收的传统路径,缺乏自主创新的具体举措。

一是创新手段和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农机具企业普遍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创新绩效考核不符合科研工作规律。产业链高端缺乏对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的优化和掌控。尤其是缺乏材料加工工艺、性能表征与评价、理化测试技术研究,造成传统产业升级缓慢,新型产业发展困难。

二是产业整合意识薄弱。注重自我滚动的封闭式发展,依靠企业内部资源跟进式发展;缺乏依靠外部开放式的实施路径和手段,没有通过战略联盟、兼并重组等手段,推动双向资源和能力的互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目标。

三是发展定位不清晰。多数耕整地农机具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人才和实物研发资源,没有在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数量和效益之间精准定位,企业难以进行创新性系统布局。

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目前,我国耕整地机械小型、低端产品仍占据较大的市场空间,大中型、中高端产品市场比率不到40%。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不重视前瞻性投入和研究,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同时,产品功能缺少复合功能,部分农机具企业缺乏整合技术的平台,单一功能产品较多。产品性能不适合经营需求,部分企业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材料,产品在作业中经常出现产品结构性、区域性及惯性故障,产品设计、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改进不能做到闭环推进、线性提升;缺乏新材料、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控技术等高效利用,产品升级步伐缓慢。

再其次,机组协同仍需推进。我国耕整地企业多数是农机具单一、区域性制造企业,缺乏与主机同步设计、优化的实践,难以与主机做到同步发展,跟不上主机发展的步伐;耕整地机械制造多数是满足区域性产品,受区域农艺和耕作方式的限制,无法达到全国销售、多区域销售的用户使用需求。

同时,主机与农机具企业存在各自为主等现象。耕整地机械产品在做大做强方面缺乏与主机研发能力、制造资源和配套设施的资源共享、高效利用;做精做专方面不能满足区域用户耕作个性化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差异化、产品经营性的综合能力。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是耕整地机械发展的首要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就要以战略目标统领、优化平台资源和能力,全面布局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系统推进机组协同,不断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首先,全面开展产业创新统筹工作。

一是认真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全面分析自身资源,从顶层进行战略设计,加强创新创造,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与优势品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创新谋求先发优势,推动企业实现主要由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着力打造全方位发展生态机制,加快健全产业创新、发展的保障路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有机保障、技术创新成果的商品转化,促进大中型、中高端、复合型耕整地机械产业创新要素与技术创新的要素集成,推进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有机融合。

三是在产业坐标中找出自身精准定位,坚持质量效益型的发展定位,实施做大做强或做精做专目标,实施战略突破。

其次,努力突破产品升级制约因素。产品是企业发展的保证,我国耕整地企业应加快产品升级步伐。

一是积极把握发展机遇。牢牢抓住国家正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工程、节水抗旱工程、土地深松工程和万顷良田工程机遇,用适用先进的耕整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着力突破制约产品发展的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瓶颈”,为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提高防腐蚀、耐磨、耐疲劳、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水平。大力推进轻量化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提高耕整地机械的适用性。

三是加快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充分运用积极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等先进制造技术,占据价值链高端。

再其次,持续推进企业机组资源协同。优化主机企业、耕整地企业间的产业资源和发展能力,着力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着力寻求战略联盟的集聚效应,通过主机和农机具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形成价值增值的资源共享、互动格局,提高产品研发、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发展的主导力。

二是着力实施产品的同步优化。积极实现主机和耕整地机械的同步设计和统筹制造,做到功率、液压、材料、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最佳匹配,发挥出机组协同优势。

三是着力推进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坚持农机农艺同步协调发展,按照区域种植农艺的作业方式,开发系列适用产品,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机械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钢管,板材,铝管,铝材,板材钢管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板材钢管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板材钢管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机械之家:http://jixie.jc68.com/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机床 的产品:
  • 机械阀门资讯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移动社区 陶瓷头条 空调头条 卫浴头条 洁具头条 油漆头条 涂料头条 地板头条 吊顶头条 衣柜头条 家居头条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建材 深圳建材 香港建材 佛山建材 广州建材 东莞建材 惠州建材 南宁建材 崇左建材 来宾建材 河池建材 贺州建材 百色建材 玉林建材 贵港建材 钦州建材 防城港建材 北海建材 梧州建材 桂林建材 柳州建材
    (c)2015-2017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